最新資訊
  • 夫妻情侶相處之道探討專訪2014
點擊量:10
日期:

 

    家庭婚姻輔導個案增六成

    美滿家協將加強社區教育推廣支援

    本澳離婚率趨升,天主教美滿家庭協進會秘書長葉周麗雲表示,透過社區宣傳和推廣,近年尋求婚姻輔導或諮詢的個案明顯增加,去年輔導的個案便較前年上升近六成。今年協會續加強婚姻家庭輔導和教育工作、婚前準備及社工推廣,同時加深專業培訓及發展。冀為夫妻、準婚者和愛侶“尋方問法”,攜手建立美滿婚姻與家庭。

 

    求助者大多高學歷

    協會去年的婚姻家庭輔導個案有二百二十八宗,較前年的一百四十四宗上升五成八,輔導的對象近五成已婚、三成五未婚,服務對象五成二沒有宗教信仰。人們可能會認為“讀書多”的人婚姻、相處必定較佳,但也非絕對,協會輔導的對象六成六屬大專或以上教育程度,這點亦可能與教育程度高者主動尋求協助有關。

    葉周麗雲指出,結婚男女都認為對方是相愛合意的伴侶,但婚後走進現實生活,才察覺不是想像中簡單,各自在成長過程中的故習和性恪上的缺陷,伴侶未必了解或認同,令相處產生不少碰撞,需要學習和磨合。例如有妻子每晚要反鎖大門才能入睡,不時與夜歸丈夫鬧不快,丈夫則認為妻子過份憂慮、情緒化,傾談下發現妻子小時候家中曾有賊人入屋,她幾乎忘記事件,但意識中就要反鎖大門才能入睡。又例如有妻子在原生家庭,看到母親對父親的照顧,認為服侍丈夫就是愛的表達,但丈夫可能更需要妻子的陪伴和傾談。雙方在日常生活未能體諒對方、感受對方的愛,很容易產生疏離感,令感情冷卻。

 

    三級機制協助家庭

    “預防勝於治療”,婚姻問題亦然。因此,協會將加強婚姻家庭輔導及教育工作,服務由治療的角色推至預防教育,服務概念的重點是支援和鞏固個人及家庭,喚起居民及早識別問題。集中推行家庭生活教育、婚姻培育及親職培訓,從預防、支援及治療三級機制,有效推廣至個人及家庭。

    家庭生活教育,主要是兼備預防與發展功能的社區教育,提高大衆對家庭生活及人際關係的知識。主要目標協助家庭發揮其基本功能,預防家庭及社會問題,推廣和諧的人際關係,促進和諧家庭生活。

    婚姻培育將透過不同種類的培育活動,如講座、工作坊、小組及生活營等,促進夫婦間的溝通技巧,處理衝突和情緒,以及個人的成長。協會不定期舉辦義工或全型義工夫婦培訓課程,培育義工夫婦,與準婚人士分享婚姻生活經驗。多年婚姻生活後,夫妻的感情可能會淡下來。為此,協會今年增設“初婚夫婦生活營”及“婚姻加建營”扶助前者適應婚後生活,後者加強婚姻生活的恩愛。

 

    親職培訓加強溝通

    親職培訓設不同講座,如親子溝通技巧、管教、父母與子女衝突處理、性教育及如何履行父母的角色等。除了灌輸家長有關知識外,也會以小組形式來聚集家長,透過遊戲,分享及討論他們關注的問題。今年為配合當局的國際家庭日活動將推行家庭成長系列活動,包括善意溝通講座、親親孩子營、夫婦加油營,加強家庭成員的溝通和感情。

    本報記者 羅惠旋 報道

 

  

葉周麗雲

協會輔導員何歡歡(左)、
           社工林嘉欣
 

 工作坊助男女雙方探索他
           們原生家庭的問題

 

    讓對方感受到的愛才是愛

    夫妻或愛侶的親密關係中,最令人心痛的現象莫過於雙方都很愛對方,但雙方都感受不到對方的愛,雙方都愛得很累。協會輔導員何歡歡表示,在接觸的個案中,常常看到這種現象。

    愛是很抽象的東西,每個人感受的“情”度及方式都不一樣,常有夫婦因表達愛的方式不同而感受不到對方的愛,而日漸疏離。當身份轉變,夫妻容易把過多時間投放在工作、子女或其他事情上,而忘了丈夫或妻子,忘卻向身邊最親密的伴侶表示愛意。

    比如,有一位妻子,她出於愛和責任,打理家中的大小事務、照顧丈夫的起居飲食。她勤儉持家,為自己的婚姻家庭而努力,然而,她並不快樂,當她做牛做馬,亟需幫助時,丈夫卻不施以援手。她覺得丈夫不愛她,常常一個人暗中掉淚。丈夫並不是個沒有良心的壞人,他只是喜歡下班後去抱抱妻子,要她陪他聽音樂,坐下來聊聊天。當他想要休閒和陪伴時,妻子卻忙着燒飯做菜,提醒他要慳錢、要上進,只能讀有用的書。丈夫想愛,但愛不來,隔閡漸生。

    很多時候,人們都用不同的“愛語”來表達愛意,但有可能對方是接收不到的。當妻子辛勤地打理家務來表達愛意時,或許丈夫想要的是妻子在身邊陪伴一起看電視。尤其是華人很多時都以照顧、“服侍”對方代表愛,但伴侶可能“習以為常”未必感受到,反而覺得陪伴、鼓勵、傾談才是愛。

 

    夫妻相處貴乎溝通包容

    男人理性,女人感性?協會社工林嘉欣指出,男、女在社會及家庭裡兼顧及擔當的角色不再截然不同,而是越來越接近。如果輕易把對方定型,相處起來就可能把對方定型為愛說教、冷漠;又或愛發脾氣、情緒化,這些假象往往令雙方產生“誤解”,阻礙雙方溝通。

    林嘉欣表示,澳門現今社會,雙職家庭愈來愈多,很多夫婦都外出工作,也要照顧家人及幫忙家務。所以,夫妻擔當了多面的角色,也同時訓練出多面的特質,可以說理性與感性俱存。男、女會在不同的場境裡,呈現出不同特質的自己。如果簡單以男性“理性”,女人“感性”來替對方定型,隨之而來的可能會是“誤解”。這裡指的“誤解”,是相處久了,彼此的蜜月期過了,不再是把對方的優點無限放大,而是開始在意對方的缺點之時。人們容易把定型為“理性”的一方,當成愛說教、冷漠、不關心愛侶感受的人;把定型為“感性”的一方,視為愛發脾氣、衝動、情緒化的人。

    這種無意識的把對方定型,會在自己和另一半之間築起了一道牆,隔開了彼此諒解和包容的心。如果能嘗試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,了解對方那種“理性”、“感性”表達的背後想法、感受與需要時,除了能減少雙方的“誤解”外,也能更鞏固彼此的親密度。

    在婚姻裡,配偶間需要不斷磨合,其中親子教養、經濟、房事、生活作息的協調、姻親關係等,更是易生衝突的婚姻陷阱。這些陷阱往往是人們較重視的婚姻議題。當雙方越重視,就越期望對方能遷就,過程中便可能忽視對方的所感所需。其實,在每段親密關係裡,當彼此“足夠愛”時,所有衝突都會是促進雙方了解、提升親密度、增進關係的機會。

    “足夠愛”能讓我們在衝突裡,作出真誠的讓步、妥協。否則,那些讓步、妥協都會變成所謂的“犧牲”,是期望得到回報的犧牲;一旦得不到回報,又會是產生另一衝突的引爆點。所以,對另一半“足夠愛”十分重要,但大前提是懂得感受不同方式的愛。

 

生活營活動讓夫婦重度恩 愛和甜蜜


    愛的語言讓關係更融洽

    要了解對方習慣用甚麼愛語來表達愛,何歡歡稱可借助專家的意見,婚姻專家觀察到每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,歸納出人們用五種不同的愛的語言示愛。

 

    ●肯定的言語

    說這愛語的人,通過配偶肯定的、鼓勵的話語來感受到被愛,會在意對方是否肯定他的付出、欣賞他的優點等。

 

    ●精心的時刻

    這意味着把所有注意力和時間放在對方身上,全心全意一起進行對方喜歡的活動,並藉着這些活動來表達關心與愛意。

 

    ●會心的禮物

    禮物有着對方想起我的意義。禮輕情義重,路過看到的小東西、或是一張小便條也是很好的禮物。

 

    ●服務的行動

    為愛人做點服務來表示愛。例如:為對方做家務、吸塵、遛狗、洗車或煮頓佳餚等。

 

    ●親密的接觸

    身體接觸是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,我們通過牽手、擁抱或親吻等來感受到對方的愛。

    當了解到對方的愛語時,就能明白到對方為何總覺自己不愛對方,亦明白到時常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去對待或要求對方。所以,愛侶要投其所好,學習用對方的愛語來表達愛,讓愛在二人間流動。